在湘大,有这么一群人,课堂上见不到他们授课的身影,课堂外却和学生打成了一片。他们不仅是严格认真的良师,更是热情亲切的益友。50个人,有老、中、青三代,年龄跨越30多年,带着239个班,辅导着7796名学生。兴湘学院的“班主任群体”,虽然不在课堂,却无法妨碍他们成为学生的朋友、闺蜜。
签订不迟到不旷课协议书,解救学生脱离传销组织,50后班主任周顺芝———严格之中有温情
4月9日上午10时,兴湘教务楼412室,周顺芝用红笔圈出上年度学生不及格的科目,准备一一通知学生。担任12年班主任的周顺芝,已到了退休年龄,却依然带着2011级高分子班和2013级土木5、6班。
“周老师刚接手我们班时,同学们都很纳闷,这位新上任的班主任怎么这么严格。”回想起3年前,高分子班班长万文平说。
在周顺芝看来,高分子班的成绩还有待提升。面对这块烫手的山芋,她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对症下药,来了几针“强心剂”:利用课间和午休,跟每位同学谈心,并签订不迟到、不旷课协议书;对进步较慢的学生采取“一帮一”,联系家长共同监督;对想到校外住的学生绝不手软,打消他们的念头;请来2008级考上中科院研博连读的彭浩、蒋芳玲两位学生讲座,为他们树立考研目标与信心。一年后,高分子班及格率由化工类倒数第一上升为第一名。
周顺芝的严格并没有招致学生的抵触,反而受到他们的尊敬与爱戴。“大三时,周老师本来可以退休,可我们希望她能带完我们,还准备给院里写联名信。周老师得知我们的心愿后,主动留了下来。”万文平说。
就在四个月前,周顺芝发现一名学生出现了异常情况。那是1月4日,万文平对她说,陈远能同学去陕西,都10多天了,丢了钱包和手机,却怎么也不愿意回来。
事情不妙。“身上物资都丢了,通常人都会立刻回来,为什么他正好相反?”周顺芝发现陈远能通话时底气不足,说一半就挂掉了,还要家长来校收拾行李。她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陈远能同学很可能失去了人身自由。
周顺芝打电话给陈远能:“你听我讲,你是不是受控制了?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在确定他被人控制后,周顺芝又给他支招:“你要想办法逃出来,出来时不要拿行李,就近到派出所报案。”
1月6日晚,被传销组织控制了14天的陈远能回来了。成功解救的背后离不开周顺芝与家长的8次谈话,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更离不开她母亲般的关怀。“真的谢谢周老师,没有她,我都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陈远能说。
“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要求都很严格,但方法委婉,总是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无微不至。”高分子班黄灵杰说,周顺芝就是这样一位班主任,严厉中带有慈爱,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留下的是一本本工作笔记和一声声的“老师谢谢您”。
两本笔记70余次谈话,母亲般关怀患病学生,70后班主任吕燕———细致之处见真情
“每一次谈话我都会记录,以方便对学生每个阶段的状态进行分析。”吕燕边说边拿出两个笔记本。一本写满了与学生的70多次谈话,一本记录着与学生家长通话的内容。
两个厚厚的笔记本将关爱延伸到每个学生身边。
“开学时,她主动叫我们去办公室谈话,了解假期状况,再聊聊家常,同时给我们分析成绩变化。”2013级审计班张韵说,理科班“挂”高数的同学比较多,吕燕老师会详细地给大家分析原因,并提供复习建议,督促学生好好备考,考试前还给学生买巧克力吃。
“我带了8个班,每学期都会找学生聊天,因为大学就4年,等到他们毕业,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吕燕说,这份珍惜也让她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了。
2011级法学班梁思怡跟吕老师无话不说。她告诉记者,一年前她并不想考研,就直接跟吕燕讲了。“吕老师跟我说,考研可以争取更高的平台。她还拿出我的成绩,说我底子厚,给了我很大信心。”经过吕燕的开导和鼓励,梁思怡静下心,努力备考。成绩出来后,梁思怡打来电话:“吕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考上研究生了!”这电话,是梁思怡的感激之情,更是吕燕对学生关心的 “回报”。
吕燕班上还有一位情况特殊的学生李丽(化名)。李丽从小患病,家里也因此欠下债务。“她自尊心很强,以前找我总皱着眉,也不愿跟同学沟通。”吕燕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就跟李丽讲:“在学校你就当我是你母亲,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我尽量用委婉的方式与她谈话,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在助学金方面也优先考虑她。”吕燕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还不时提醒记者,写稿时最好考虑一下李丽的感受。
吕燕的一举一动都在为学生着想,都流露着她的真心。这不但表现在生活中,也表现在学习上。
2013年9月开学时,吕燕特意组织胡玉梅、廖瑶等同学辅导2013级审计班、过控班、环工班的英语学习。吕燕解释道:“这两位同学都是我的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好,责任感也很强。当时我正好带2013级新生班级,他们一开始都不重视英语学习。所以,我就请来我的学生,一方面发挥她们的特长,另一方面提高新生对英语的兴趣。”
“吕老师的细致让全班学生感动不已,不管同学是生病还是学习,就连失恋,她都一清二楚,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很幸福。”张韵开心地说。
90封信走进学生内心,助学生考研成“闺蜜”,80后班主任薛朝霞———亲近之时显柔情
“经验不足、不够用心,不能走进我们的内心。”最初时,一位学生在信中对班主任薛朝霞如此评价。
“刚来的时候我缺乏经验,服务不够细致,部分同学甚至对我有偏见,但我内心很想与他们打成一片。”回忆起刚当班主任时的情形,薛朝霞说,“那封信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迈出走进学生心中的第一步。”
开学没几天,薛朝霞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A4纸,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一星期后,她收到90多封写给她的信。
这“招”还是薛朝霞从其他班主任那里学来的。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周顺芝老师严中有爱的管理方法、吕燕老师细致认真的工作笔记、陈雅老师对成绩靠后学生的态度,都让薛朝霞受益匪浅。现在,她与学生走得很近,学生都愿意向她吐露心声。
薛朝霞今年28岁,虽然任职才一年半,带2012级德语班、法学1、2班,但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百佳团支部、团支部工作特色奖。
2012级法学2班徐文康说:“从学习到生活,从四六级到考研,一有困惑我就会找薛老师。”同班的程宇也笑着说:“‘霞姐’很亲切呀。如果在校园遇到,互相打招呼闲聊,她十次有九次是比我们先笑的。”
班上有位学生,成绩优异,工作尽责,但性格非常要强,不太受班上同学欢迎,在竞选入党名额时落选了,跑到薛朝霞这里指责对他有偏见的同学。
薛朝霞结合自己的经历,认真开导他:“我们不仅仅做一个有智商的人,也要去学会做一个有情商的人。”经过反思,这位同学发现了不足,也明白要努力让自己更优秀。
看到学生的成长,薛朝霞欣慰地说:“学生都是刚满18的成年人,年轻却思想独立,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带好他们。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更要做他们的知己和闺蜜。”
这些班主任,出生于不同的年代,却都在学生最美好的时期与他们不期而遇。走过时间的长廊,兴湘学院班主任们传递着一个个信念,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个性的学生,用温情、真情与柔情,与学生一路相伴。(学生记者 黄 康 罗雪平 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