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伟 温书泽 宋佳欣/文
学霸档案:
姓名:刘昌威 性别:男
学历:十大网赌排行2014届行政管理专业校友
湘潭大学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于四川大学攻读边疆政治学博士
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篇:《莫迪访华后印度主流英文网站涉华报道研究》、《中印基层自治比较研究》;
参与编著《印度社会治理研究》一书。

阅读提升素养,尝试收获成长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保证为我们带来好运,但它一定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昌威对书籍的喜爱,始于儿时。从散文、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再到历史、哲学等社科类作品,他都广为涉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子曰:“疏通知远,书教也。”这些他都铭记于心,恪守前行。
读书轻松,坚持不易。从小学到博士,刘昌威始终保持着他的阅读习惯。大学期间,刘昌威一直穿梭在一教、图书馆、自习室里,徜徉书海,静享书香。这不仅对他的专业学习大有裨益,也使他渐渐养成了沉稳理智,不骄不躁的性格。
但刘昌威的世界里不止有书籍,面对丰富多姿的大学生活,他不断尝试新事物,努力地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一种合适的生活方式。合唱团、辩论赛、PPT大赛,都有他的身影。他也曾加入过湘大社团联合会,但在短暂的体验过后,他选择了退出。“因为那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也不后悔退出。”在班级上,由于班内人数较少,许多班委职位都无人问津,但刘昌威主动担任生活委员、挑起班长大梁,为同学全心全意地服务。在不断的尝试和经历中,他学会选择、学会安排时间,更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音乐“疯子”,球队“经理”
兴湘足球队是刘昌威大学期间最难忘的记忆。室友一次偶然的球赛邀请让刘昌威从此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伪球迷变成球迷,从球迷晋升成为球队“经理”。在球队里,他虽不上场踢球,但却一直跟随球队南征北战。他是摄像、场下指导、后勤保障,也是啦啦队队长。球队的成员都亲切地喊他“经理”。
“每年六月份,是大四前辈离开的日子,我们会举行一场告别赛,然后聚餐,完成队长交接。我经历过两次告别,一次接手、一次托付,送别前辈,也告别自己,这两个六月太令人难忘。”刘昌威回忆道。

关注现实,潜心学术
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刘昌威认为要立足社会实际,用心看、动脑看时政热点,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政府政策和企业行为是否适应当下情况?能否发挥应有功效?
硕士期间,在导师的推荐下刘昌威选择了印度社会治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先后发表论文《莫迪访华后印度主流英文网站涉华报道研究 》和《中印基层自治比较研究》,并参与《印度社会治理研究》一书的编写工作。“一切初稿皆废纸。”是刘昌威在修改论文时发自内心的感叹。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每次修改,刘昌威都要查询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资料,字斟句酌、不断完善。
一些人眼中的学术研究领域,就是“坐冷板凳”或是“枯燥无聊”,面对这些偏见,刘昌威说:“当你在一篇篇学术文献中钻研,发现别人的思想高度,便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当你完成一篇论文的时候,你会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刘昌威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安静沉稳的性格,让他能够稳坐“冷板凳”,从那些“乏味”的研究里发现“金子”。硕士毕业后,刘昌威选择继续深造,并于2017年考入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边疆政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采访的最后,刘昌威推荐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编著的《乡土中国》,这也是他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看了很多遍,发现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农村。”与大多数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一样,他也曾有过彷徨和困惑。选择了投身学术研究就意味着要舍弃很多东西,但他未曾后悔自己的选择,“不要沉溺于后悔当中,要看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今后的漫漫长路,刘昌威已经有了他的阶段性目标。正如他心底一直坚信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曾经读过的书,早晚有一天会发芽。
